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幼儿园管理农村幼儿园教育从学前音乐教育的研究看教师观念的转变» 正文

从学前音乐教育的研究看教师观念的转变

[04-30 21:30:09]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农村幼儿园教育   阅读:8146
概要: 概要: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本着这一目的,我园近二年积极开展了音乐教育的研究工作。依据《规程》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根本转变。 一.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 我园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
从学前音乐教育的研究看教师观念的转变,标签: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农村幼儿园管理,http://www.kuaixue5.com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本着这一目的,我园近二年积极开展了音乐教育的研究工作。依据《规程》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根本转变。

一.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

    我园以往的音乐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变孩子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带着这一问题,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规程》及有关教育理论。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他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发儿童对音乐作品反应的内部需要,激起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我们还聘请有关专家来园作音乐教学辅导

报告、指导实践活动等。教师们带着新的理论进行了新的实践。大家在实践中发现,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幼儿步入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但目前状况是幼儿在听音乐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孩子能做到“留神地听”“主动地听”呢?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教师们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带着问题听,带着故事悬念听,看着画面听,听不出没关系,再听一遍,并不断激励、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鼓励他们表达听后的感受。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外,还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倾听自然和生活中声音(水箱流水声、汽车喇叭声、雨声、走路声……)的各种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中班的孩子能分辨出“沉重的”“轻柔的”“跳跃的”音乐,能区分速度、力度、节奏的不同变化。大班孩子除了能区分以上变化外,还能听出音乐情绪、风格的明显差异、听出乐段、乐句的重复和变化。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再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研讨,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如,大班在上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并集体创作、设计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如,小班在上音乐活动“我的朋友”时,教师大胆地把孩子推向前面,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尝试学习“找朋友”的舞蹈动作,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作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孩子确实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发展中的个体,儿童只有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才能更好地获得发展。

二.变单一

的“技能训练”为注重“音乐审美”教育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往往很重视技能训练,在制定音乐教育目标时,也往往是单一的技能目标,如“学会唱×歌”“学会跳×舞”,只要孩子会唱会跳了,就认为目的达到了。如果没学会,就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直到学会为止。近年来,这种状况尽管有所改变,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以学习技能为主。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技术陶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的理论核心说道: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以上理论说明了音乐审美教育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学习技能与音乐审美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们都是为了完成终极目标—学前儿童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关键是对孩子音乐技能的培养必须要通过音乐审美实践来完成。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孩子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正确的理论为教师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她们积极探索,共同研究,怎样让幼儿去发现感受音乐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怎样去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创造音乐中的美。在上音乐活动“鸭子上桥”时,大班老师尝试让幼儿自己去倾听、体验乐曲的风格及快慢不同的节奏变化。当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前奏想象小鸭子在干什么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小鸭子在轻轻地理羽毛”,“小鸭子在河里与小伙伴一起翻跟斗、做游戏呢”,“小鸭子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音乐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变成了美丽多彩的画面。当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小鸭子在河里翻跟斗呢?”孩子回答:“因为这音乐听上去是很轻快活泼的,所以小鸭子一定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中班在上音乐活动“洒水车”时,当孩子的韵律动作与乐曲节奏不合拍时,老师只在旁边引导:“我们的小脚是两只车轮,洒水车怎样才能开得又快又稳呢?”当孩子明白“车轮”必须合着音乐才能开稳时,他们就主动地倾听音乐,体验自身对音乐的反应,并把获得的体验感受尽情地表现出来。音乐实践活动使教师们认识到:孩子只有全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用整个身心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情绪变化的节律,其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才能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

[1] [2]  下一页


Tag:农村幼儿园教育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农村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管理 - 农村幼儿园教育
上一篇:美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历史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