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教师来说,园长是权威。所幸的是,我们已经发现了这种弊端,从教育意识形态领域呼吁 “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从教育管理领域“确立教师的主体性”都早已开始,这表明了我们的立场。再看“二期”课改,它也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支撑。从课程方案中可感受到“二期”课改比以往的传统课程和“一期”课改有三大进步:一是突破以往课程唯目标模式增设了课程的过程模式,具体表现在课程的结构和设置上,“二期”课改方案中,课程结构分幼儿生成型课程和教师预设型课程。孩子生成型课程占课程总额40%-60%。生成型课程是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它不需要教师事先制订具体的、统一的、固定的目标,而是根据孩子最近的兴趣倾向和孩子近阶段的生活及发展生成课程内容。幼儿生成型课程与教师预设型课程共同着眼于孩子最基本感性经验的积累,使每个孩子都获得基本发展。而且在课程方案中特意指出这两种课程内容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关联的活动”,因此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形式,都强调注重课程的过程组织。二是比以往更注重孩子的自然成熟,郑重地提出要给孩子适度的教育,而不是追求教育内容学科的周全;郑重地提出要给孩子适时的教育,而不是追求教育的超前。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选择型课程,它实质是为幼儿园提供进行特色园本课程的实践机会,而这种园本课程的建构在方案中特别指出“尤应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适切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选择性课程中园本课程占了课程总量的20%份额。三是比以往更需要关注师生的互动质量,师生互动不是停留于教育手段上,更强调师生真诚地人际情感交往,教师不再是控制者和管理者,而是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参谋者。这种互动的师生交往反传统的单向式为双向式。值得指出的是,这是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属于隐性课程,“二期”课改中重视了隐性课程对孩子发挥的作用。
可见这三方面的进步无不反映课程的改革内涵体现了“以孩子发展为本”,所以园长课程管理上需要提供便于教师组织“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时空。“以人为本”具体在幼儿园“二期”课程管理中的反映就是要认识两个基本问题。一,如何让孩子获得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面对素质教育我们很难再以孩子掌握知识量的多少、获得技能的高低来衡量幼儿的好坏,来衡量幼儿园课程的好坏。对于构建人终身发展的学前教育而
言,打好幼儿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幼儿园课程管理最基本和最首要的着眼点,也是课程改革的起跑线和终点。二,如何让教师视课改为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机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并发挥主体作用,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课程管理就是要为教师事业发展添翼,让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自觉、自如地发挥其创造性并获得事业成功的生长点。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就是实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管理理念。总之,我们围绕“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是以儿童和教师的发展为出发点思考和落实课程改革,就是呼唤课程管理中给予幼儿、教师真正地理解,给予他们高度的自主与自治。
回头看我们的课程管理现状,却存在不少束缚我们儿童和教师拳脚的观念与行为。看一些普遍存在的实例,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安排幼儿半日活动程序没有自己的自主权,课程方案必须按统一要求制定,各类计划按照规定的流程与格式书写等等,这些做法是因为,我们多数园长习惯让教师照章办事,认定形成书面的计划,教师才可能照办,教师才有工作“质量”。园长所形成的这种看法,其出发点也正如肖湘宁老师的善意质问②:“是否因为我们太为孩子着想,以至于太多的不放心,而束缚了孩子,也束缚了我们的教师呢?”显而易见地我们都能感受到是由于园长潜意识中对教师的不信任所至。园长这种不信任不是无缘由的,因为,没有一把带着明确度量值的“尺”能及时衡量教师组织课程教育教学的好坏,低龄孩子尚不能很准确地表达教师教学的好坏,
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教学更多的是凭教师的职业道德在行为。幼儿园的课程教育效果显现也不同于中小学,中小学教学能在一个单元或用不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就显示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幼儿园的课程教学效果却要较长时间后才能显现。为了不影响幼儿发展和幼儿园声誉,园长来个规矩在前、预防在先,这似乎有些迫不得已。但换个角度看,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差异大,儿童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与生长方式,因此,在一日活动皆课程的观念指导下开展的课程,教师就应该加强对个体孩子、对班级群体孩子进行随机的个别化、个性化地教育。教学计划设想得越是周到,一日活动安排得越细、规定得越死,就越是无法提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就越远离“二期”课改的灵魂。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僵硬要求,捆绑了我们教师的拳脚,剥夺了教师施展拳脚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孩子自由发展的机会。因此,园长课程管理观与行为必须调整,适应课改的精神,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如下三个观念,并付诸实践行为的努力。
一、演绎公正观念,重视管理对象的价值体现,追求课改的个性化实施。
园长管理课程要有公正观念,即“正视人的不同客观条件的横向比较,再强调人自身主观努力的纵向比较”。③我们的“二期”课改提出要注重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关注孩子的纵向发展。同样,对于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教师
(1] (2] 下一页
Tag:幼儿园管理经验,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管理论文,幼儿园管理 - 幼儿园管理经验
- 对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园长管理观念与行为的思考
- › 对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园长管理观念与行为的思考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对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园长管理观念与行为的思考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对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园长管理观念与行为的思考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对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园长管理观念与行为的思考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对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园长管理观念与行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