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公文写作文秘范文会议发言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 正文

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

[10-18 22:23:16]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会议发言   阅读:8240
概要: 概要:三百万民众苦战太行八千里路网助推小康——长治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居太行山之巅,辖13个县(市区)、132个乡镇、3481个行政村,总面积13896平方公里,总人口319万。长治市境内80%为山地丘陵,自古交通不便,山高沟深。当年曹操北征路经此地,面对巍峨的太行山,写下了千古名篇《苦寒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感叹,道出了行路之艰难。特殊的地理条件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抗击日寇的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就设在武乡县王家峪村,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震惊中外的“上党战役”就爆发在这里。改革开放以来,长治市把改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兴市富民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两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和交通部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力实施“村村通”工程,仅20xx年一年就修建通村水泥(油)路3138公里,20xx年又在偏远山村修建1299公里,使全市3481个行政村中有3111个实现了“村村通”,通村比例达到了90%,两年修建农村
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标签:会议发言技巧,会议发言稿格式,http://www.kuaixue5.com

三百万民众苦战太行
八千里路网助推小康
——长治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介绍

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居太行山之巅,辖13个县(市区)、132个乡镇、3481个行政村,总面积13896平方公里,总人口319万。
长治市境内80%为山地丘陵,自古交通不便,山高沟深。当年曹操北征路经此地,面对巍峨的太行山,写下了千古名篇《苦寒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感叹,道出了行路之艰难。特殊的地理条件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抗击日寇的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就设在武乡县王家峪村,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震惊中外的“上党战役”就爆发在这里。
改革开放以来,长治市把改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兴市富民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两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和交通部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力实施“村村通”工程,仅20xx年一年就修建通村水泥(油)路3138公里,20xx年又在偏远山村修建1299公里,使全市3481个行政村中有3111个实现了“村村通”,通村比例达到了90%,两年修建农村公路的里程是建国52年修建总里程的2.3倍,创出了全国农村路网建设的奇迹。国家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原部长黄镇东、副部长胡希捷、冯振霖、原副部长李居昌和省委书记田成平、原省长刘振华、原副省长杜五安、省交通厅厅长王晓林等领导亲临视察后给予充分肯定,吉林、新疆、湖北、内蒙、河北、陕西、福建及全省各地市40多批6000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后,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人民群众将写有“民之路石”、“路在百姓脚下、碑在人民心中”、“惠及百姓、利在千秋”等字样的锦旗牌匾自发地送到了交通部门。今年3月30日,省政府隆重表彰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我市占到三分之一,分别是壶关县、屯留县、沁源县、平顺县、襄垣县,其中壶关县为“标兵县”。
在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典型引路,及时推广,形成村村通共识
长期以来,农村交通条件落后,一直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道路交通不便,一些边远山区信息闭塞,通讯落后,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由于道路交通不便,农民种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由于道路交通不便,许多旅游景点“藏在深山人未识”,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由于道路交通不便,偏远的村庄群众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丧失了生命;群众诙谐地说:农村公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盼修路、盼致富成为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必须首先解决交通滞后的状况”,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都有共识,但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一愿望一直无法变为现实。20xx年,黎城县自逼加压,艰苦奋斗,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投资3500多万元,新修通村水泥路220公里,新增通水泥路村167个,全县通水泥路村数由原来的50个增加到21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6.1%,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黎城县论财力不算是富县,论人口不算是大县,论地形条件不算是平县,论公路基础设施也不能算是好县,能够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发展,这充分说明,农村公路建设的制约因素最主要的不是经济条件差,自然地理条件差,而是思想不解放,没有开拓创新精神,没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黎城的经验、全市农村公路的现状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使我们下决心修建通村水泥路和油路。
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研究后确立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8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通水泥(油)路的目标。在20xx年年初的市委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我们把这项工程列为全市20xx年的“五场硬仗”之一,在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确定为为人民群众办的10件实事之一。同时,通过组织到黎城参观,就地召开现场会、动员会以及在全市大造舆论,广泛宣传等措施,有效克服了一些干部群众的畏难情绪,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集中一年时间实施村村通,不仅是客观需要,而且积极可行,对农村乃至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形成了以下五点共识:
第一,村通水泥(油)路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交通这一角度看,可分为江河经济、海洋经济和路桥经济三大阶段。江河经济属于封建社会以前,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一时期,一些大江大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中心往往集中在江河两岸。海洋经济属于资本主义时代,这一时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本输出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资本输出地和资本输入地都集中在交通方便、信息灵通的海陆集合处,由此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路桥经济属于资本主义后期和后资本主义包括社会主义时代,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沿江河、不靠海洋的内陆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内陆地区往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首先需要架桥修路、改善交通,路修到哪里,资金、人才、技术就会流向那里。路桥经济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举。可以说,二十一世纪就是路桥经济时代,共产党人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必须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大力发展路桥经济。
第二,村通水泥(油)路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公路结构调整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公路基础设施由低级路面向高级路面调整,会带来运输车辆结构的调整,会带来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调整。把土路改造成为水泥路或油路,与高速公路、国省道主干线形成网络,就会使农村形成一个开放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培育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促进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三,村通水泥(油)路是实施交通发展战略的需要。交通部《公路水路“十五”发展计划》确定今后公路建设的重点为国道主干线系统、区域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网络。按照这一发展规划,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和公路建设实际,我们提出了构建“三大路网”的战略构想,一是“大十字”高速公路网。以长治为中心,太原一长治一晋城为南北通道,邯郸一长治一临汾为东西走向,全长233公里。二是“四纵四横”高等级公路网。总里程1118公里,覆盖了全市主要通道和出口。三是农村公路网。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技术改造和延伸通达深度。我们将这三级路网结构分别比做人体的“主动脉”、“次动脉”和“毛细血管”。村村通水泥(油)路就是让“毛细血管”充分发挥作用,只有“血管”通畅,“肌体”才能强壮。

[1] [2] [3] [4]  下一页


Tag:会议发言会议发言技巧,会议发言稿格式文秘范文 - 会议发言
上一篇:招商引资工作浅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