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
中共乌敦套海镇委员会
近两年来,乌敦套海镇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坚持以带领和组织群众增收为重心,以方便群众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为宗旨,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为标准,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从而形成规范运转、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转变,工作方法转变,群众生活提高。
一、 以民为本 创建便民服务政府
1、 面向群众 组建五支队伍
为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走路、少花钱、少耗时,能到户办的事不到村,能到村办的事不到镇。镇党委将服务窗口前移,根据干部的岗位职责和专业特长,成立了科技服务下乡、文化服务下乡、医疗服务下乡、政策法律服务下乡、政务服务下乡五支工作队。在先做好公示的前提下,对于救灾款物、退耕还林草补贴、粮食补贴等都由干部亲自送到农户家中,或以自然村为单位定点发放;小规模的科技培训,由技术人员带着设备、资料到农户家中举办;政务活动尽可能通过电话联系,让干部深入基层,上门服务。宅基地审批,林木采伐、计生指标审批等事项,均可通过电话联系,由工作人员3日内上门办理,办结后将有关手续送到农户家中;民间纠纷处理随叫随到,上门调解;中心卫生院每个周日都由院长带队,组织各科室资深大夫到各村农户义诊,免费为群众进行B超、X光检查;信贷发放和回收,也由信贷员上门服务。通过工作队进村到组入户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2、方便群众 建好一个窗口
镇党委着力把便民服务厅建成群众满意的窗口,为保证服务质量,设立“一楼、两厅、十二室”,即政务服务楼、政务公示厅、便民服务厅、农民服务室、督察室、导政室、信息室、农牧业服务室等,实现一站式办公,高效快捷服务;全镇设立十三处政务公开栏,实施政务活动阳光操作,自觉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制定完善了首问负责、责任倒查追究、群众听证质询等十二项制度,用严格的制度约束干部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责任人,收费标准,办事服务大厅实行不间断、无缺位服务,每缝农历一、四、七集贸日集中办公,每个办公日至少有一名领导监督办理,设立一站式办公统计表和便民告示,每件政务的办理情况都详细登记,由承办人、办事群众、值班领导签字备案,跟踪随访。印发了《便民联系册》、《干群连心卡》,开通了便民服务电话,让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干部佩证上岗,增强宗旨意识,践行执政为民。
3、服务群众 做到六个转变
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镇党委实现了“六个转变”:一是过去群众有事上政府,现在是群众有事干部下基层,这是“便民”,体现了“群众利益没小事”;二是过去我“收税”,现在我“创税”,这是“利民”,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是过去主要抓“三难”(计生、收费、大会战),现在主要抓“三化”(产业化、城镇化、工业经济),这是“富民”;四是过去我叫你干,现在我干给你看,领着你干,帮你致富,给你实惠,这是“扶民”;五是过去管理无限,服务有限,政府什么事都管,但又什么事都管不好,服务只局限于口头上,现在是管理有限,服务无限,把不该管的事交给经纪组织和中介人,把服务落实到行动上,这是“为民”;六是过去主要抓内部经营,现在主要抓外部环境。过去政府的经营活动产权不明,责任不明,机制落后,不但不盈利,多数都赔钱,现在主要抓投资环境的优化,吸引客户,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工业,拉长农牧业产业链,使农民转变“唯农是种”的观念,从田间向工厂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这是“移民”。
二、 完善机制 创建效能服务政府
1、大胆创新 把干部推向市场
乌敦套海镇党政机关、事业站所共有在职干部136人,农村税费改革,乡镇重心工作转移,明显表现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同时政府也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这些干部,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政策法律意识,想问题全面,看问题准确,社会诚信度很高,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积累了很多应对市场挑战的经验。这些因素,决定了干部能够成为民营经济的带头人,或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为把这些人才资源开发好,运用好,镇党委、政府遵循渐进性、专业性、实效性原则,在稳定并加强涉农服务以及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事业站所的基础上,围绕减员增效,积极推行事业站所改革,实行事业站所企业化管理,将干部推向民营经济主战场。站所工作人员在完成业务职责的前提下,发放60—80%工资,不再承担镇内中心工作,放开搞活,推向社会,运用市场规则,拓展服务空间,通过政策驱动,让干部发挥潜能,发展自己,辐射地区,带动群众,最终达到富己、富民、富镇。两年来,全镇已有87名干部放开搞活,融入市场,从事社会化服务。现在,这些干部内引外联,广泛分布于特色种养、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生态经济、个体经营等各领域,个人收入从五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同时,培育并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玉米制种业,成立了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资625万元,建立了2.5万亩生产基地,20名干部负责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指导与服务,可使全镇人均增收200元;40名干部带头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成立了养羊协会和养羊技术服务中心,带动形成了两个养羊专业村,一个优质种羊示范小区,推动了肉羊产业开发,羊存栏达5.6万只。
2、严格奖惩 实行服务与利益挂钩
镇党委鼓励和支持干部通过有偿服务,增强服务的生命力,建立服务长效机制,真正将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动的应付式服务,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主动的积极的服务,使服务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连为一体。制定奖惩机制,实行完成业务职责和发展民营经济双百分责任制,将发展民营经济做为考评、任用干部的重要指标。干部带头搞工业,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10万元以上,或招商引资一项10万元以上,或自办企业年税金500元以上的发百分之百工资,年纳税1-3万元的,另奖励税金的10%,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的奖励2000元,5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00元,1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000元,对发展民营经济有特殊贡献的干部,推荐为科级后备干部,公务员及事业站办所干部招商和从事民营经济效果与第十三个月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奖励挂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评聘两条线,不从事民营经济的不聘职称,机构改革时不予聘用。通过服务与利益挂钩,调动了干部主动服务的积极性,消除了服务报酬的大锅饭,服务形式的错位、越位与缺位现象得以扭转,服务的内容和效果变得具体生动,干部能够丢掉权利,放下架子,端正态度,追求服务效能。
- 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
- › 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 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