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环境规范守信。诚信政府建设加快。调整充实诚信政府建设领导机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全社会“共铸诚信”活动深入开展。坚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就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教育收费调整等关系民生问题召开市民听证会。坚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并想方设法把实事办好、办实,切实做到件件有交代,事事有回音。XX年以来县政府及工作部门签约的市政工程项目履约率为100%。诚信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办在33个行业组织开展“诚信建设我先行”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在国税局、地税局开展诚信纳税活动,工商局开展评选信用企业、放心店活动,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贷诚信户活动,通过开展“诚实守信”竞赛活动、创建出一批“最佳诚信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最佳信用村和最佳信用户”。“12315”3年来共受理申诉250件,结案率99.85%。加大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力度,整规办加大市场管理,清查“三无”产品,XX年以来没有出现影响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和集中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和市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制定出台《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告诫的暂行规定》、《关于开展“治理四乱”、“两难”问题专项工作的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人文环境健康向上。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良好氛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高,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党员奉献日”、“送温暖、献爱心”、“当公仆、办实事”、“志愿者行动”、“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扶残助残”、“扶贫帮困”等捐助活动吸引了各界群众踊跃参与,3年来共募捐款、物100多万元;无偿献血成为干部、市民的普遍行为,××县辖区内临床用血单位XX年至XX年由三明市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100%来自无偿献血;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层出不穷,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严必群等一批先进人物。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基础教育继续巩固,县一中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高考上本科线395人,万人上线率前进两位。继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XX年基本实现县、乡有线电视联网,全县各行政村和5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收视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人口出生率9.2‰,计划生育率95.1%,XX-XX年度被评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先进县。城乡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各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300多次,举办开展大型广场文化30场;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100多项。“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常年开展,让广大群众获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熏陶。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市级以上发表100多篇;创作书法艺术作品800多幅,在全国、省、市展出发表100多幅,2幅作品分别到新加坡和日本参加国际展出,全县城乡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区建城区面积从1980年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XX年的4.2平方公里。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得到省考评组的高度评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空气污染指数为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县城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2%,建城区绿地率达29%,人均公共绿地8.2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平方米。生态环境平衡,较好地做到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三同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每季度正常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最低生活保障线达到省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健全,建立了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
——创建活动扎实有效。高度重视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着重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健全运行机制入手,保证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整体推进。逐步形成社区教育形象化,社区服务网络化,社区文化常态化,社区管理规范化。涌现出长兴社区、凤翔社区、渔沧社区等先进社区。文明行业创建服务规范。各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呈现出你追我赶、互相学习、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群众对行业的服务状况普遍感到满意。在每季度对参赛行业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率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涌现出××供电局、农行、国税、地税、电信等一批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呈现新面貌。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85个机关单位与8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规划新村、科技兴村、服务到村、文明进村,带动了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局面,涌现出大路口村的“村会协作”、林畲乡的“诚信建设”、南岐村的“庙会新风”、田口村的“祠堂新貌”、廖武村的“尊老敬贤”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普遍树立道德新风尚,追求健康新生活,建立社会新秩序,建设富裕新农村。
三、创建文明县城的主要做法(一)落实“五个到位”,健全运行机制,在齐抓共管上聚合力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试行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1、目标管理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每年初县委均批转下发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认真制定“十五”、“十一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它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到既有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又有年度安排。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活动经验交流会,每季度召开社区理事长联席会,每季度实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文明单位跟踪考评,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形成各级党政领导和方方面面齐心协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 › 街道办开展创建省级卫生标兵区工作实施方案
- ›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