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1.(25分)(1)(5分)BE
【评分标准】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析】A中“不得已的错误选择根源在于社会不公”理解不对;C中“和蔼慈祥地同陶柏蒙交谈”“发现身边的陶柏蒙心事重重”“进行开导和宽慰”这些细节分析有误;D中“虚荣心和怜悯心”应为“羞耻心和责任心”。
(2)(6分)①可以从侧面补充陶柏蒙人物形象,他在过去工作态度认真,诚信而受人尊重。②加速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陶柏蒙受到喂鸽子的老人的感化而转变思想提供依据。③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自私贪婪。在查出重病后想卷走客户的资金过自在逍遥的生活。②诚实努力。认真工作了五十四年,诚信待人,受到六百个客户的信任。③自尊悔过。在逃走的路上,不停地回忆自己清白时的人生、受到的尊重,甚至想向警察坦白,很快就被喂鸽子的老人感化悬崖勒马。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观点一:这篇小说讽刺意味很强,有强烈的悲剧意识。
①促成陶柏蒙及时醒悟、悬崖勒马的,原来是一个诱捕鸽子得以果腹的骗子的谎言。这使得陶柏蒙的悔悟多少有些荒诞。②喂鸽子老人的语言和最后的动作之间形成强大的反差。展示了不择手段追逐利益和私欲的疯狂。③促使人们放弃恶念追求尊严的外部原因如果不是美好与善良,仅靠偶然的灵魂发现,会使整个社会缺乏向善向美的原动力。生存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会感到悲凉和无助。
观点二:这篇小说描绘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艰辛,赞美了他们的人性美。
①小说结尾,喂鸽子的老人的语言“朋友们,很抱歉!”以及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都反映出他的举动仅仅为了生存,而非贪婪的掠夺。②老人同陶柏蒙谈及鸽子的那段话是他对自己形象的一种期盼,也正是这种善意生活的真诚态度促成了陶柏蒙的思想转变。③相对于对上流人物巧取豪夺、利欲熏心的无情揭露和鞭挞,欧·亨利在本文中对卑微的小人物充满温情,写他们的悲惨与堕落,也展示他们的自尊悔恨以及在痛苦中的相互帮助和慰藉。
【评分标准】任选一个方面作答。观点鲜明得2分;理由充足得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