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正阳高级中学高三质检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逝去的“手工精神”
一位师长故去时,我写了一副挽联,希望刻在一对铜镇纸上,送给他的家人作为纪念。可是在偌大一个北京城,打听了好久,也找不到能加工铜镇纸的地方。后来还是在安徽的农村,遇到一位刻字的民间艺人,请他帮忙刻了一对竹镇纸代替。
幻想自己做木雕、石雕和烧陶,幻想自己来设计、制作想象中的各种办公用品,还梦想过用铁、铜或铝加工各种造型的动物和人物。最起码,可以自己设计笔记簿。插页用毛主席“老三篇”中的警句,或用《论语》、《孙子兵法》中的名言,或用《水浒传》中的人物肖像,再用风干的植物叶子装饰封面,请书法家用篆书写上使用者的名字,盖上使用者的名章。这样的本子,在本市只有一册,花钱买不到,因为这不是商品,是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后现代“牛皮纸本”。
但是,这一切也许只能在梦中了。我们的大商店很多,商品也很多。但卖的都是工业产品,大规模、雷同化。价格虽然不贵,但缺乏个性、没有创意、没有制作过程的艺术味,更没有新事物诞生的愉快、创造的体验。买东西的过程只剩下机械地付钱、包装。
可能在法国、意大利或者英国的城市里,还能找到手工业的作坊,那里的奢侈品都标榜“全手工制作”,越是人自己耗费时间动手做出的,越是值钱——这叫做“手工精神”;又或者在我们的农村,因为买不起某些工业制品,人们还在自己动手。
我们今天已经深深感到就业的困难,可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没有人干、不愿意干也不会干。我们的动手能力被机器代替,机器“扼杀”了我们灵巧的双手。人的眼睛越来越看不出门道,只能看热闹;人的鼻子越来越闻不出味道,只能够呼吸;人的双手萎缩得厉害,只会拿东西,不会做东西;只会敲键盘,不会写毛笔字;只会拿手机,不会用剪子,更不会使钳子、锤子、锥子、起子……
猿经过上万年,才从动物进化成为会使用各种工具的人,动手做一切事情,才使人的大脑进化,语言、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刺激与发挥。现在,人类积累的一切动手的技艺、工艺、才艺正在消失。人只晓得动嘴,不会动手了。
我们呼唤“手工精神”的复活,因为人人勤动手、会动手,那么生活将变得更有味道,市场上将涌现出成千上万的有个性、有特点的手工制品。就业问题也因此有了新的解答方式,我们的国家,也因此变得更加有生命力、有创造力。而人人勤动手、会动手,生活才会变得更精彩。
(选自《青年参考》,有删改)
1.对“但是,这一切也许只能在梦中了”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切动手的技艺、工艺、才艺正在消失,自己动手做后现代“牛皮纸本”只能是梦想。
B.公务繁忙,没有时间,自己动手做后现代“牛皮纸本”只能在梦中。
C.现在什么样的商品都能买到,没必要亲自动手做后现代“牛皮纸本”,那只能存留在梦中。
D.动手做一切事情的时代已经过去,亲自动手做后现代“牛皮纸本”只能存留在梦中。
2.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手工制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手工制品价格昂贵,但有个性、有创意、有艺术味。
B.手工制品是自己耗费时间亲自动手做出的手工产品。
C.手工制品是指用来代替雷同化的工业产品的手工产品。
D.手工制品只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的城市手工作坊或者在农村地区才能找到。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插页用毛主席‘老三篇’中的警句”等句说明,作者跟不上时代潮流,沉迷于对过去的怀念。
B.“法国、意大利或者英国的城市里,还能找到手工业的作坊”表明了“手工精神”的复活。
C.人类积累的一切动手的技艺、工艺、才艺正在消失,“手工精神”的复活迫在眉睫。
D.砸烂“扼杀”了我们灵巧的双手的机器就可以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
www.kuaixue5.com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竞,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日:“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日:“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日:“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日:“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日:“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日:“蚤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日:“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日:“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选自《世说新语·贤嫒》)
- 河南正阳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 河南正阳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河南正阳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河南正阳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河南正阳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河南正阳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