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游客,现在此开辟一茶室,提供当地名茶天目青顶,供游人解渴。天目青顶又名天目云雾茶,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天目山千米上下的峰岗,该茶叶色翠、质厚、香永、味醇,早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下面,就请大家在这里休息片刻,喝杯茶。稍后,我们将到野银杏第三个自然景观——“五世同堂”参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五世同堂”景点,大家请看最大这株树,弯曲盘绕,似一条苍龙升腾欲飞。这是世界银杏之祖。现在它在这里也已经五代同堂了,“儿孙”算来已有20多株。1989年,美国著名的树木学专家彼德·特里迪斯来此考察野银杏物种后,对西天目山的野银杏“是世界银杏之祖”深信不疑。这是天目山“古”的典型代表。
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崖前,这几株直冲云霄的树就是金钱松。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皮如金钱豹皮,故名。其中最北面这株,据1983年测定高达56米,现在还在不断地往上长,人称“冲天树”。这是全国同类树种中最高的一株。这就是天日山森林景观中的“高”。
各位团友,现在到倒挂莲花峰去游览。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这就是“一线天”,共171级台阶。上了这一线天就是倒挂莲花峰了。请大家注意,这里登山的要求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倒挂莲花峰。它古为“西方庵”,又称莲花台。相传元代高峰禅师曾在这峰上坐禅三天三夜,疲惫不堪,下坠。这时山峰倒转,托住禅师。莲花台旁石峰耸立,五石分峙,各自高撑,状似莲花,因此得名。这峰顶的亭就称为莲花亭。电影《李时珍》就曾在此拍摄采药外景。据史料记载,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曾来天目山作深入调查。天目山有药用植物1200余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有800余种。这也体现了“多”。
现在请大家再往上登,因台阶陡峭,请大家扶着栏杆走。
好,我们已经来到四面峰。四面峰又称“望江台”、“四面佛”,它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所以视野特别开阔。近观:山风激荡,林海起伏,奇石异木,千姿百态;远眺:重峦叠嶂,绵延千里,“烟云起空谷”,“万顷银涛静不流,无边山色似萍浮”。这里是观天目云海最佳处。明代王在晋在《望江台》一诗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江潮涌白天来。”
大家再往岩石上看,这株松树,虽小巧玲珑,却已经历了三百个春秋,饱经风霜雪雨的洗礼,仍屹立于这崖顶,扎根于岩缝。
明代慎蒙赞四面峰是“深、壑、幽、寂、奇、丽’’六者兼而有之,是“天目第一奇绝处也”。1934年,我国当代画家、艺术大师徐悲鸿带中央美院学生来天目山实习,就曾在此写生作画,《天目秋色》墨宝至今留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这里还是《烽火千里行》和《周总理在浙江》等电影的外景拍摄场地。
好,到此,开山老殿景区的景点已游览完毕。我们先回到开山老殿,稍作休息后,上仙人顶。
【仙人顶景区】
“仙人顶”是西天目山的顶峰,海拔1506米。古人诗云:“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一般的山峰顶上大多是一片光秃或林木丛生。而西天目山仙人顶却是褐色石条,横卧直竖,且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一目千里,看到钱塘江。在那里看云海,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据山上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仙人顶观Et出,往往会看到从云海中跳出一轮红日,映射着一片云海,似一条绯红的地毯。在上仙人顶的路上还有景点“太白吟诗石”。
唐代李白曾随友来天目山观光揽胜。他和友人分手前游览至该石处,不禁诗性大发,吟诗一首。现将其中两句奉献给大家:“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登山。请大家抬头看前方,仙人顶已到。那一幢幢的房屋是气象站的工作场所。1956年,在此建成气象站,每天向南京气象站提供气象信息,并与世界气象组织联网。大家随我往西边小路走。你们看这株藤本植物,名叫扶芳藤。它还曾出访美国,作为封面照素材被登在《阿诺德》杂志上呢。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仙人锯板”。大家请看这一条条石板棱角分明,是不是像用锯子锯过的呢?大家一定已看到这“可观”二字。其实,这原本是“天下奇观’’四个字。建气象站时,被炸断一截,成了“可观”。在这里可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看云海,确实“可观”。
各位团友,今天的景点介绍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