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三学习初三语文初三阅读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体知识总结» 正文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体知识总结

[10-18 22:12:28]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初三阅读   阅读:8359
概要: 概要: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体知识总结记叙文文体知识【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的技巧: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记叙的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情描写。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说明文文体知识【说明文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将说明文分为: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说明方法】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ti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体知识总结,标签:九年级阅读,http://www.kuaixue5.com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体知识总结  

  记叙文文体知识

  【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的技巧: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记叙的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情描写。

  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说明文文体知识【说明文分类】

  按说明对象可将说明文分为: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列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4、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5、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7、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此外,还有摹状貌,引用等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 2、总分总 3、分总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准确。(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第一特征。) 2、平实或生动。

  议论文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特点】①正确 ②鲜明 注意:论点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论据的类型】基本的论据有: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论证方法】基本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此外还有: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散文相关知识

  【散文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形散而神聚。)

www.kuaixue5.com

  小说相关知识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表达方式

  1、基本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说明、议论 2、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注:判定表达方式要么依1,要么依2给予判断,不要1、2混在一起。一般情况下,最好依2中的分类给予判定。

  常见写作方法

  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拟人: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4、引用:说明文、记叙文中的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5、夸张 6、对偶 7、设问 8、反问 9、借代 10、对比 11、反复 12、反语

  常见表现手法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1] [2]  下一页


Tag:初三阅读九年级阅读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初三语文 - 初三阅读
上一篇: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学常识总结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