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琴
[宋] 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⑴”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⑵”,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 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⑴用词中的字填空;⑵用词中句子填空;⑶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答案:
8.(4分)⑴静⑵未动宫商意已传⑶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前两空每空1分,第三空2分)
补充资料
咏琴词
琴,作为乐器,应有四方面值得吟咏。一状其形,二写其声,三听琴之感,四弹琴之态。吟咏乐器与咏其他的自然之物不同,如咏柳,能够涉及的有柳之形态和观柳之感,因为柳是独立的生物,不需要人为的参与。而琴同样是物,但它有特殊性(这里也可泛及其他乐器),琴若无人为的参与,便是死的,这样的吟咏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咏琴并不是咏其外形,更多的是将情景物三者交融为一体,这样的咏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吟咏。
此三首中,意最高的应该是苏轼的《减字木兰花·琴》: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这首写琴词并没有直接写琴的形状,而是通过描写一位弹琴人的神态,动作和其演奏的乐曲的韵味来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弹琴之人雍容平淡,寂静之中,还未下指就已是气韵流淌,此番架势就已震慑听琴之人。听琴之苏子凝神静虑,倾耳以分恬淡之古意,绕梁余音久久不能忘怀。整首词皆可收入画中,令人欲仙。寥寥数语,简洁明快,而无华饰,琴词一体,非东坡不能为之。
另一首是李之仪的《浪淘沙·琴》:霞卷与云舒。月淡星疏。摩徽转轸不曾虚。弹到当时留意处,谁是相如。魂断酒家垆。路隔云衢。舞鸾镜里早妆初。拟学画眉张内史,略借工夫。
李之仪的琴词并不是为写琴而作,更多的是借琴发挥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的故事,春心缭人,几分依念哀怨宛转于琴弦之上,尤其是“弹到当时留意处,谁是相如”一句,更是另人鼻酸。不过,以情写琴,又是另一种味道。相对三首词来说,李之仪的这首词在遣词用语上更适合演唱,也更符合当时流行音乐歌词的特色。
李之仪的《浪淘沙》与东坡的琴意颇为接近,但读起来稍较可爱。一是李之仪顽皮的可爱,想对别人弹却苦无对象,便自我调侃一番,不过含沙射影还是有的;二是可爱在尽取渊明无弦之趣。下阕就没那么可爱了,一转折成铿锵,可见顽皮的人也是有大脾气的。
我有一张琴。随坐随行。无弦胜似有弦声。欲对人前弹一曲,不遇知音。夜静响琤轰。神鬼俱惊。惊天动地若雷鸣。只候功成归去后,携向蓬瀛。
- 减字木兰花·琴阅读及答案
- › 减字木兰花·琴阅读及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减字木兰花·琴阅读及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减字木兰花·琴阅读及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减字木兰花·琴阅读及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减字木兰花·琴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