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极其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悲痛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次、因与果的密切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的内容,千万别以为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第一次逼问啼诉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凭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在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撤谎!不是有个孩子哭泣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了一句“惟有乳下孙”。但是县吏又一再追问,老妇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有个母亲,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的怎么见人呀!”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呼”了。
最后一段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试想昨日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这首诗意在揭露差吏的横暴凶残,但直接写差吏的并不多,主要以对老妇的语言描写达到这个目的。本诗的成功与对话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Tag:初二文言文,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 - 初二文言文
- 杜甫诗三首赏析(望岳、春望、石壕吏)
- ›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解析提示
- › 杜甫诗三首赏析(望岳、春望、石壕吏)
- › 杜甫诗三首导读(望岳、春望、石壕吏)
- › 杜甫诗三首原文:望岳 春望 石壕吏
- › 杜甫诗三首字词句综合总结
- › 《杜甫诗三首》基础练习及答案(三)
- › 《杜甫诗三首》基础练习及答案(二)
- › 《杜甫诗三首》基础练习及答案(一)
- › 《杜甫诗三首》课外阅读及答案
- › 杜甫诗三首阅读及答案
- › 杜甫诗三首作者杜甫、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简介
- ›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翻译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杜甫诗三首赏析(望岳、春望、石壕吏)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杜甫诗三首赏析(望岳、春望、石壕吏)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杜甫诗三首赏析(望岳、春望、石壕吏)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杜甫诗三首赏析(望岳、春望、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