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荆门:即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楚国的门户。
(2)楚国:楚地,指今湖南,湖北一带,古楚国之地。
(3)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4)江:长江。
(5)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6)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7)仍:依然。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8)万里:比喻行程之远。
(9)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10)名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游览。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赏析】
《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点击查看更多有关《渡荆门送别》的学习资料
- 初中古诗赏析: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 › 初中古诗赏析: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古诗赏析: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古诗赏析: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古诗赏析: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中古诗赏析:渡荆门送别(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