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松原无菌周年养蚕研究所为例:其性质为私营研究所,研究方向为蚕丝非服饰应用,创新理念是确立新的蚕丝产业,近年来主攻的课题——KIT方式蚕丝生产法,即人工饲料无菌化养蚕法,以及无菌化茧、丝的新用途。目前研究所已经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已有多项成果转化为商品投放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们的一台人工饲料机即相当于一片大桑园,按全年养8季蚕计算,一个工人每年的蚕茧生产量相当于重庆40个蚕农的产量。用KIT方式蚕丝生产法生产出的蚕丝,比传统蚕丝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指标要高出许多,其中外观色泽可以达到10年不变色,内在质量传统蚕丝则更不能比。该研究所在运行上挂靠一家叫衣笠会的财团法人,由衣笠会借钱给研究所进行项目研究,项目研究出成果后一般由该财团购买其专利,研究所以专利收入抵偿其借款,或者由研究所自己将成果做成商品进行销售后偿还借款。由于有“投入→研究→成果→商品→收益→再投入”这样一种良性循环,因此一个规模很小研究所既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既不愁经费,又不愁转让和销售,也从来没有同支持的财团发生不讲信义的事情。参观该研究所时,考察团成员对他们的创新意识,敬业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无不为之感动。
以上考察结果报告,是考察团本次考察的主要方面,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收获和感受就不再赘述。
通过对日、韩的丝绸考察,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一)必须坚持茧丝绸发展总量控制原则,不能盲目扩大规模,更不能低水平重复发展;
(二)茧丝绸产业的前景必需朝多用途、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不能在服饰一条路上走入死胡同;
(三)质量是茧丝绸行业的生命,创品牌出精品,才是重庆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科技推动产业进步,没有科技的支撑,产业难以上台阶。
(五)信息滞后,我们总是慢于市场的节拍,很难寻找市场先机。
考察团建议:
一、加大重庆茧丝绸结构调整力度。对“百万担优质蚕茧工程”基地区县实施布局调整,集中优势力量,缩小发展区域,向最适宜蚕桑生产的区域倾斜;压缩小蚕种场,控制蚕种生产能量;对缫丝能力实施调空措施,取缔小丝厂;扶持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外来技术和资金,解决丝绸后加工问题。
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重庆茧丝绸科研机构,加强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从根本上解决重庆茧丝绸发展的若干并颈问题。科研机构可以实行多种机制,如形成农工贸学一体的股份制公司,与大企业挂靠的民营科研机构等。
三、加大对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的扶优扶强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促进行业向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四、加快茧丝绸体制的改革步伐,整合资产,释放生产力。
五、加快建立茧丝绸行业的信息平台,沟通产业链的两端,使蚕农能及时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引导产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日韩考察由于许多客观因素,考察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且国际丝绸市场中,日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大程度又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因此不能以日韩情况概括整个国际丝绸市场的全貌。
以上报告仅作参考。
Tag:考察报告,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重庆茧丝绸行业赴日、韩考察团考察报告
- › 重庆茧丝绸行业赴日、韩考察团考察报告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重庆茧丝绸行业赴日、韩考察团考察报告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重庆茧丝绸行业赴日、韩考察团考察报告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重庆茧丝绸行业赴日、韩考察团考察报告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重庆茧丝绸行业赴日、韩考察团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