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教育活动健康开展。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做到谋划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依据,推进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动力,检验工作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效果为根本标准。
2、必须始终统一思想,充分激发党员参与教育活动的内动力,确保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只有把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要部署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才能有效激发广大党员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动力,确保广大党员的广泛参与和行动的统一。
3、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坚持开门教育,确保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只有真心实意请群众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群众考评机制,才能使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4、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只有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把教育活动放在发展第一要务和当前各项中心工作中去思考、去展开,教育活动才有生命力,才能取得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拥护、支持,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5、必须不断探索创新,大力拓展工作思路,确保教育活动上新水平。在形式创新上,漳州市在学习培训阶段就设置了三个专题,注意把正面典型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电化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在载体创新上,开展了以“下基层听意见、办实事解难题、当先锋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机制创新上,着重建立健全了群众参与监督和评价机制。在专题研究方面,创造性地开展了“答题目、提建议、出办法”的专题讨论活动,回答好中央提出的“六个方面问题”。
6、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先进性教育活动能不能健康顺利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领导。漳州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参加试点工作的各级党组织认真对待,投入了足够的领导力量,并逐级建立了严格的领导责任落实机制,形成了一个由省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省委派出的蹲点组、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市委派出的巡视督导组以及各基层单位的联络员构成的机构完整、运作高效的试点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市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上到下构建了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抓一班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泉州市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有非公有制企业21502家,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80%以上。近几年来,泉州市把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党组织的组建工作为突破口, 以加强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为重点, 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全市现有非公有制企业党员18813名,已组建党组织1739家; 党组织覆盖企业18474家,覆盖率达到86%,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2000年初和20xx年底,泉州市先后被中组部和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泉州市的主要做法是:
1、明确目标重点。市委明确提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以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以“组建党的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建好领导班子、开展党的活动、加强群团工作、发挥党建作用”为重点,力争两年内使所有职工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的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
2、完善组织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构建市、县、 乡(行业)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委成员协同抓。在组织机制上,市、县两级健全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各县(市、区)委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企业较多的56个乡镇(街道)成立了企业党委,145个村(社区)将党支部升格为党委(总支)。在人员落实上,实行了市、县、 乡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市、县两级党员领导直接联系458家企业;试行了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制度,两年来选派了1479名党建指导员,每人挂钩联系一至若干家企业。在作用发挥上,切实发挥市、县两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指导、协调、检查、督促作用,发挥县(市、区)委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的管理和督导作用,发挥乡镇(街道)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作用,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组织网络,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创新办法路子。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实际, 围绕服务发展主题,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两头”、带中间,抓典型、树导向,通过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那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那里,党的作用就体现到那里。一抓组建。坚持“因企制宜、灵活组建、讲求实效”的原则,不断完善“建、联、挂、靠、派、统、跨、升”等组建模式。二抓队伍。按照“发展党员、引进党员、挖掘党员、招聘党员、下派党员”的要求,把荐派党员与实施下岗待岗人员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导、联、调、派、挂、转、荐、聘”等办法,灵活荐派党员骨干到企业工作。三抓班子。各地围绕市委提出的“选准一个支书、配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促进一家企业”的要求,创新党务干部选配方式和管理机制,采取选任、委任、派任、兼任、聘任等选配方式,选配好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四抓群团。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团工作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情况,树立“大党建”观念,正确把握党组织建设与群团组织建设的关系, 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群团组织建设, 以群团组织建设促进党的建设。切实制定和实施党工团建设规划,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先行建立群团组织,通过群团组织“推优”,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创造抓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利条件,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工团建设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Tag:考察报告,学习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怎么写,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福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 › 福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建党建工作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