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富于情感,是言情的高手,善于表达细腻悱恻情思,而且喜用妇女口吻,形成柔肠宛转、掩映多姿的“女性美”风格。所以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魏文帝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盼,无非可怜之绪。”这首诗的一、三、四句,句内各有层次,如第四句满怀苦恼,又满带希望而“寄声”,却泥牛入海,“往而不还”,前者一展为一层,后者一收却藏住,顿挫波折间见出室思之熬煎,流动递进而加深情感。七、八两句之间也形成这种波折转藏效果;再则用了一连串否定句式:“未敢言”、“往不还”、“独不叹”、“不能眠”、“不能存”,形成希求排解而不能,再求排解又不能,情感起伏的波浪线,曲折流动,往复生姿,每往复一次,则深曲一层,形成情感上的层层涟漪。这种层次感和流动感二者的融合,就散发出微情动人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有流动则变宕不定,有波折转藏层次,则“声欲止而情自流,绪相寻而言若绝”,而具丰神婉约,含蕴无穷的风味。
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把曹丕乐府比作“张乐于野,泠风善月”,也正是从“悲者形心静,哀者声必约”的微情动人、密意独往的角度评价的,施之此诗,更为中的。
保加利亚的瓦西列夫《情爱论》说“爱情的快乐如同人类所有的快乐一样,需要一定的刺激——愉快感的对立面”,《燕歌行》这类闺怨诗正体现了人的悲欢哀乐情感的两极性的一端。这种绵绵不尽的忧伤,对于平凡或是伟大人物,境遇坎坷还是顺利,都会或长或短、或轻或重在心灵深处际遇过,它或许是薄薄的“不思量”,但其结果都是深深的“自难忘”,因而在抒情诗为主的国度繁衍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
①左“仓”右“鸟”
- 顾盼摇曳掩映动人——说曹丕《燕歌行》其二
- › 顾盼摇曳掩映动人——说曹丕《燕歌行》其二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顾盼摇曳掩映动人——说曹丕《燕歌行》其二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顾盼摇曳掩映动人——说曹丕《燕歌行》其二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顾盼摇曳掩映动人——说曹丕《燕歌行》其二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顾盼摇曳掩映动人——说曹丕《燕歌行》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