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趣?“斜日寒林点暮鸦”和“城中桃李愁风雨”隐约透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1)简要说明下片词人选用了哪些意象构织了快乐赏梅的动人画面?
(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分析,这首词是怎样来描写梅花的?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来自: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①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②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②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分析。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答案)
1.(1)菱叶、荇菜在水面漂浮,青葱翠碧,随波荡漾,摇曳多姿,清泠泠的水面倒映着芦花苇影。该句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天然绝妙的水中图画。(2)该诗融声、色、形、影于一体,色调鲜明、声情并茂地描绘了青溪和谐完美的图画,景为情使,物我合一,表达了对青溪风光的喜爱,寄托着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2.(1)写自己已经迟暮多病,还没有点滴功德报答圣皇,展现出忠君爱国、伤己忧民的诗人形象。(2)“跨马出郊”点出“野”字,“极目”点出“望”字,而“人事”即指上两联中的国难家愁和人生忧患;该联是全诗情语的总结,把诗人因野外所望而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推向极致。3.(1)不重复。首句“昨夜”连续出现,不仅表明诗人是在回忆往事,而且昨夜与今夕构成对比:同样的星辰,同样的和风,而人的境遇却不相同。这样更利于表现诗人亲切美好的一幕成为难以追寻的记忆的内心凄苦。(2)在古诗词中,“转蓬”重在强调孤独和漂泊无依。诗人以“转蓬”自喻,有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把自己寂寞飘零的情感也表现得更为真切深刻。4.(1)写的是早春季节,“嫩芽”、“蚕种”、“寒林”、“荠菜花”等都是早春景色。(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田园闲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斜日”、“城中”两句写的是愁苦之景,隐约透露出作者对国事的担忧。5.(1)词人借银色的月光、洁白的雪地、金色的酒樽、淡绿的美酒、真诚的朋友、晶莹的梅花构织成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动人画面。(2)这首词以“梅”为核心,上片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把梅花当作美人,下片通过赏梅的场面侧面烘托,写出了梅花的超凡不群。6.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
-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 › 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鉴赏古诗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