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8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3年内,以不同方式对现有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 制度。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建设。中小学专任教师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20xx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 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实力较强的高等学校要在新师资培养以及 教师培训中做出贡献。
9重点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1999年、20xx年,在全国选培10万名中小学及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其中1万名由教育部组织重点培训)。通过开展本校教学改革试验、巡回 讲学、研讨培训和接受外校教师观摩进修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在当地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10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加强考核,竞争上岗,优化教师队伍。20xx年前后,要通过提高生师(包括职工)比、下岗、分流富余人员等途径,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 提高办学效益。同时,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认真解决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师范毕业生的定期服 务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包括非师范类)到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任教,采取定期轮换制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倾斜政策。鼓励各级政府机关公务员到中小学任教。
三、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积极参 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1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要重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团结、协作和奉献的精神。要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够领导 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按照“选到一个聘任一个”的原则, 国家给予重点资助,学术带头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享有人员聘用和经费使用的自主权。
12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使高等学校知识和技术创新基地尽快取得创新成果。从1998年起,在全国高等学校的重点学科中,设立一批特聘教授岗位 ,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特别优秀的中青年学者进入岗位,设立专项奖金并鼓励地方政府和学校相应设岗奖励。
13全国高等学校以竞争选优方式分批精选万名骨干教师,采取国家拨款与自筹经费相结合的办法增强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提高科研、教学质量及设备装备水平。
设立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奖励基金。从1999年起每年评选百名35岁以下取得重大科研和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连续5年加大支持其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力度。
14高等学校实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访问学者制度,实现重点学科的开放效益,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国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实验室业务费用。
15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博士生培养质量,增设博士专项奖学金。从1999年开始,每年评选百篇具有创新水平的优秀博士论文。对于获奖后留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博士,连续5年支 持其科研、教学工作。要稳妥扩大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和规模。
16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除按现有留学基金制度继续派遣短期访问学者外,由国家资助,选拔大学系主任和研究所、实验室骨干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有针对性地到国外一流大学进 行研修交流。邀请海外知名学者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任国内大学客座教授,来华进行短期讲学和研究。还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或以其他方式为提高我国高 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贡献力量。
四、继续并加快进行“211工程”建设,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
171995年启动的“211工程”,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一批学科,已经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九五”期间,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要保 证20xx年切实完成“211工程”首期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二期计划,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知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
“211工程”二期计划建设资金仍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其中,中央专项投入部分的力度至少与首期计划持平,主要用于加大已立项的重点学科建设力度 。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1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的精神,“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经过长 期的建设和积累,我国少数大学在少数学科和高新技术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尤其是本科生培养质量较高,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创造了条件。
19国际上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一流大学建设要有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长年累月辛勤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学生毕业以 后在国家的各个建设岗位上乃至在国际上体现出了公认的信誉。同时这种学校集中有一大批知名的学者教授。因此,办成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过程,要经过社会实践的考验 。对此,既要有雄心壮志,又必须脚踏实地。要相对集中国家有限财力,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从重点学科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若干所高等学校和已经接近并有条件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今后10~20年,争取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学校工作计划,小学学校工作计划,中学学校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 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