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由第一段“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可知,本段阐述“人文”的主要内容是礼乐道德,因而A项有误;C项先后顺序不当,孔孟“人文”一直在前台呈现,“人文”总是摒弃“神文”、“鬼文”及“权文”、“钱文”,“权文”、“钱文”等自是“人文”的反面;D项“批驳一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的不合理,从而反证孔孟‘人文’的重要性”不正确,应该是以孔孟“人文”作为标杆,指出“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并不具有合理性。而由第二段可知B项正确。
3.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中国文化”并不就是“儒家”,而是“以儒家为主干”;C项应该是“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D项强加因果。而由第二段可知B项正确。
4.B(“贷”在文中为“饶恕,宽容”。成语中有“严惩不贷”,即为此种用法。)
5.D(D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A项第一个“以”为介词,相当于“用”,或译为“带着”;第二个“以”为目的连词,译为“来”、“用来”。 B项第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用作动词,“到”、“往”。 C项第一个“所”用作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具有指代作用;第二个“所”为名词,意为“住所”、“地方”。)
6.D(错在“刘劭完成任务后,还写了《乐论》十四篇呈上”,原文是“ 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明帝崩,不施行”。)
7.(1)既然这样,那么圣人传下来的制度,不因为变异而预先(提前)废止朝礼的原因是:或者灾祸消除、转移,或者推测有误。(句子重点考查“然则”、“垂”、“ 豫”、“ 或”等词语意义,还有判断句式表原因的考查。)
(2)队伍到了合肥,便拉大行军队伍的距离,增添旗帜和战鼓,显示我军兵力以张声势,等把敌人引出,就揣度其归路,断绝其粮道。(句子重点考查“疏”、“多”、“曜”、“拟”、“要”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疏”、“多”是形容词作动词,“曜”、“拟”、“要”分别解释为:“显示、炫耀”,“揣度、猜测”,“中途拦截”。)
参考译文: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建安时以谋士身份来到许都。太史向献帝报告说:“今年正月初一将有日蚀。”刘劭正在尚书令荀彧的住所,当时在座的有几十人。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家议论开了,有的说应停止岁首的朝庙祭祀,有的说应废除各地官员进京的朝会。刘劭说:“梓慎、裨灶都是古代优秀的太史,精通历法,善观天象。但他们在占卜吉凶时,也犯过不能准确推测天时的错误。《礼记》说:诸侯按顺序朝见天子,到了宫门却无法举行完朝见的仪式,这只能有四个原因,日蚀列其一。既然这样,那么圣人传下来的制度,不因为变异而预先废止朝礼的原因是:或者灾祸消除、转移,或者推测有误。”荀彧觉得此言有理,于是下令朝会照常举行。当天也没有发生日蚀。
经御史大夫郗虑推荐,刘劭任太子舍人,后又调任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郎。黄初年间,他先后在曹丕左右担任尚书郎和散骑侍郎,以辅助政务和规谏过失。他曾受命汇集五经群书,分门别类,编纂成《皇览》。明帝曹睿即位后,他又出任际留太守,因治理有序,教化有方,而为百姓称颂。后又被授予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制定法令条规,编写《新律》十八篇,撰写了《律略论》。被提升为散骑常侍。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刘劭则认为:“当初袁尚袁熙弟兄俩归降公孙渊的父亲公孙康被其斩首,公孙康把首级送给朝廷,这事表明了公孙渊祖上对朝廷的忠心,再说现在听说的这件事是否确凿,还有待调查。古时圣贤求取处女之地,只修德政而不事征伐,是怕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因此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后来,公孙渊果然斩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臣张弥等,并把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朝廷。刘劭因写有一篇《赵都赋》,颇受曹睿赏识,又听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当时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两篇赋,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www.kuaixue5.com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15.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辨识能力。A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B项“极至”应为“极致”;C项“大姆指”应为“大拇指”。D项正确。
16.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横扫”义“扫荡、扫除”,具有极大力量、极强优势。这里不妥,可用“逆转”。B项“从而”表结果,应为“进而”,表递进。D项“如履薄冰” 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不合语境。C项正确。
17.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把 “对兰花”调至“进行”前。C项不合事理,递进复句前后分句互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在“自然”后加“的特点”。 B项正确。
18.徽商是形成于宋繁盛于明和清初以经营盐、文房四宝等著称的活动遍及全国的乾隆后衰微的徽州籍商人的简称。(“乾隆后衰微的”也可提至“繁盛于明和清初”后)(50个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