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秦观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三绝碑亭的左边树了一尊秦观的铜像。中圄女排的队员们每次到郴州集训时都会到此漫步,陶冶性情。胡耀邦、李鹏、乔石、宋任穷、唐天际、邓力群、杨得志、胡绳等党和囝家领导人也曾到此浏览过。
过“初登仙境”亭,沿着石阶向上,可到景星观。景星观位于苏仙岭半山腰,又名云中观,始建于唐,是唐代著名道士廖正法修炼的地方。景星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民居式结构,分为上下两厅、四间子屋、两间厢房。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郴州时曾经登山拜访廖道士,并为他写下了书序。大家在中厅看到这块汉白玉碑刻,就是《唐韩愈送廖道士序》。
通过“蓬莱在望”亭,大家马上就可苡颔略到苏仙飞升的境界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路边的松树都只有ˉ边枝丫!而且全部是向西倾斜的?传说苏仙得道飞升之后,因为思念母亲,经常从仙界降临到苏仙岭的山顶,向西眺望郴州城里的故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群松为苏仙的孝心所感动,一齐探身向西,于是便形成了眼前的这些“望母松”。这就是“古郴州八景”之首的“苏岭云松”。
眼前这块向前伸出的石头就是升仙石,又叫跨鹤台。在旁边这块突兀而立的3米多高的石壁上刻有“跨鹤台”三个大字,下面的“升仙石”三字是元朝郴州'总管、朝鲜人完者秃在元朝泰定三年即公元1326年所书的。传说苏仙在得到天帝升天诏前在这里同另一位神仙——王仙下棋。接引上天的白鹤来时,苏仙一时匆忙,一脚踩在石头上,险些跌下来,从此这里便留下了一个脚印。
后人在升仙石旁边建有一座“飞升亭”。1934年,国画名家王震根据苏仙飞升的故事画了一幅《苏仙跨鹤图》,刻在亭子里的青石碑上。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125厘米。画旁边还有一首七绝: “流芳橘井咏苏仙,未肯飘然绝俗缘。闻说当年应召去,一天白鹤舞翩翩。”在诗中所说的“橘井 ”有一个典故,据说苏仙在飞升前预知郴州会爆发一场瘟疫,于是告诉母亲在发生瘟疫后,用屋前井里的水和屋旁树上的橘叶熬汤治疔。后来苏仙的母亲果然用此方治好了乡亲们,从此,所有的药行都用“橘井泉香”来作为宣传招牌了。
徐霞客当年登临苏仙岭时最后拜谒的一处胜境,就是前面的苏仙观。苏仙观是祭祀苏仙的道观,始建于西汉年间,后遭火焚。唐朝开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诏修葺苏仙观,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苏仙观南北朝向,长822米,宽41.5米,总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整个苏仙观呈现出宋代道观风格,正殿高于厢房,为大屋顶、四角飞檐、犀头粉墙、小青瓦、回纹窗,两厢为双层楼房。在正殿门前,大家可以看到门额上有“敕封苏仙昭德真君”八字汉白玉盘龙御雄,这是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御书的,长100厘米,宽50厘米,宇径5厘米×6厘米,直书,楷书阴刻,保存相当完好。
在苏仙观的后面,还有一间“屈将室”。1936年,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将军囚禁终身。1938年春,张学良将军就被囚禁于这间房间里。在这里,少帅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忧愤名句。他曾经住过的这间厢房窗前的桂花树上,也留下了将军拔枪怒射的累累弹痕。解放后,人们将幽禁张学良将军的厢房开辟为爱圉主义教育基地,陈列了大量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厢房也被称为“屈将室”,近年新建的亭子则被命名为“少帅亭”。现在逆人屈将室,去缅怀当年将军经历的峥嵘岁月吧。
站在“少帅亭”上面,可以远眺四处风光。苏仙传说的“奇”、松荫古道的“幽”、壮丽河山的Ⅱ雄”、山水胜景的“奇”,齐入胸怀,美不胜收。
Tag:湖南导游词,导游词欢迎词,导游词格式,导游欢迎词 - 湖南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