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三学习中考试题2017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正文

2017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05-16 16:08:44]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中考试题   阅读:8834
概要: 概要: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水势很大B.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悠远的样子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草木等)深绿色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A
2017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标签:中考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水势很大

  B.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悠远的样子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草木等)深绿色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歌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6.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 而今安在哉?

  8.《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
  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分)

  译文: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分)

  译文:

www.kuaixue5.com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8分)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早,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缭乱芳情最是君。

  【注】缭乱:激发,撩动。

  10.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请写出两种。(4分)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两种感情?(4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 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

  (3)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7)_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走近芦苇

  陈所巨

  ①清寒的早晨,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考试题中考试题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中考试题
上一篇:2017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试卷及答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