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快学网教育文章初中学习初三学习中考试题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评估试卷及答案» 正文

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评估试卷及答案

[10-18 22:11:49]   来源:http://www.kuaixue5.com  中考试题   阅读:8273
概要: 概要: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15、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个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2分)此时,车厢里 16、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3分)17、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3分) www.kuaixue5.com (三)(变式题)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5分)理性的阅读世间许多事情都是经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才会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读书也不例外。A对于读书,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不外乎多读、勤读。多读、勤读固然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读书倘若能够“深”入书中,即使读的书数量不是很多,也能尝到读书的滋味,领悟到更多的道理。这就需要克服随意性,多一些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
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评估试卷及答案,标签:中考试题大全,http://www.kuaixue5.com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15、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个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2分)

  此时,车厢里                                       

  16、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3分)

  17、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3分)

www.kuaixue5.com

  (三)(变式题)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5分)

  理性的阅读

  世间许多事情都是经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才会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读书也不例外。

  A 对于读书,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不外乎多读、勤读。多读、勤读固然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读书倘若能够“深”入书中,即使读的书数量不是很多,也能尝到读书的滋味,领悟到更多的道理。这就需要克服随意性,多一些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一位学者把读书的艺术概括为不读的艺术,理由是“书为有限,生命无限;以有限应无限,只能采取此策。”所谓“不读”,实际上就是要有选择地阅读,多读经典着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标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 B  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境界映照得一清二楚了。

  同是一本书,有的人读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时间久了,脑海中只剩下一片空白;而有的人读后,不仅能记住书中的内容,甚至能背诵出精彩的语句,更能谈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读书的这种差异,就在于读书者是用眼读还是用心去读。 C 用“心”阅读,正在于读书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的思考。

  记得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总要有进有出,读书也如此。认真地读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的情节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读书不仅应该能够读进去,重要的是能跳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D 这样的阅读会使人从欣赏水平到修养都得到提高。

  不读“死”书,意为不去读那些毫无生气的书;不死读书,还在于不可尽信书,而要有主见。理性的读书会引导人们在知识的台阶上攀得更高。

  18、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分)

  19、文章围绕观点主要阐述了哪三个方面问题?(3分)

  ①                                       

  ②                                       

  ③

  20、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应在A?B?C?D?(2分)                   

  21、文中说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要有进有出。”这里的“进”和“出”分别指什么?并为“进”和“出”各举一个事实论据。(4分)

  ①“进”是指:                   

  ②事实论据:                   

  ③“出”是指:                   

  ④事实论据:                   

  22、就本文提出的读书经验,你赞同否?赞同与否都要说出自己的理由。(2分)

  (四)(2005贵州省毕节地区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3-24题。(6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3、这首诗首句连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答:

  24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考试题中考试题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中考试题
上一篇:山东日照东港区初三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发表评论

表达一些您的想法吧!

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