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应该承认,好(1)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2)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作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请为第③段和第④段中两个“好”字分别注上拼音。
(1)____hào________(2)__________hǎo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准确填写《五柳先生传》中的相关语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第⑥段中说,“亮独观其大略”,请简要谈谈你对“观其大略”的看法.
答: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字句,不因小失大。
4.请你来参与,为《不求甚解》添加一则“相关链接”。(提示:古今中外,会读书的人、勤读书的事……都可以作为你的“链接”的内容,50字左右。)
答:略。
(二)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其实,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成功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成功着。我们的每一个进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战胜的每一次困准都是成功,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这种感受。
作为一名学生,他完成了学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这就是成功;一位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伟人自然有伟人的成功,但凡人同样也有凡人的成功;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只有影响历史、载入史册的伟业,才算是成功;也有人认为:只有高官、领袖,只有成名成家的人,或者只有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才算成功;甚至有人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将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我们说,只要你不停止,不放弃,就没有失败,失败只是暂时的停止和受挫(cuò),受挫一次,成熟一点,理智一分,距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英国的笛福一生在事业上屡败屡战,忽而发财,忽而破产;一时受到国王的赏识,一时又被捕入狱,但他从未停止奋斗和追求,最后成为著名作家。
人不是为了吃苦而生,也不是为了失败而来。人生应该是幸福、快乐的。而幸福、快乐来源于自身的奋斗,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追求。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_番_(fān),那么,聿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变得格外的多彩和生动。
生活应该是一个个成功的纪录,而决不是一次次失败的连缀;人生也应该是由无数个成功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只是一种感受,它无需别人的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在人生中,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太高,也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
我们应该学会品尝成功,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营养、汲取动力、汲取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摘自2003年第4期《读者俱乐部》,作者董保纲,有改动)
1.在文中的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或在横线上依据注音填出汉字。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成功是一种感受。
3.选文中画线—段运用厂哪种论证方法?
答:__举例论证____。
Tag:初三阅读,九年级阅读,初中学习 - 初三学习 - 初三语文 - 初三阅读
- 现代文阅读指导:议论文阅读
- ›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掌握的5大技巧
- › 初二现代文阅读理解: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3步走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概括题
- ›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词句类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文章写作特色
-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
- › 现代文阅读理解: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 › 现代文阅读理解:丝路织锦附答案
- › 现代文阅读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附答案
- › 现代文阅读理解:野菊花附答案
- ›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现代文阅读指导:议论文阅读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现代文阅读指导:议论文阅读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现代文阅读指导:议论文阅读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现代文阅读指导:议论文阅读